本篇文章140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此间表示,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但中国经济的表现仍将“风光独特”。他还指出,中国必须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和不公平的收入分配。
25日晚,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思辩论圆桌会议”上表示,中国国内产业升级空空间非常大,基础设施尤其是环境建设负债累累,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投资潜力巨大。而且中国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外汇储备充足,这让他对中国经济相当有信心。
“当然,中国经济必须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林毅夫说。例如,他说,一些国家,如日本和爱尔兰,在保持了20或30年的强劲经济增长后,已经停滞不前。这背后的共同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由于监管不力,房地产泡沫已经变成了严重的金融问题。
林毅夫还指出,中国仍是一个转型国家,仍有许多体制问题没有改革到位。他特别提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这与中国经济中的高投入、低消费、大过剩等问题有关。他说,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收入分配却在恶化,这是体制问题造成的,比如金融体系对大企业的偏好,垄断行业通过占用资源获取暴利。
然而,林毅夫仍然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说,如果中国能够居安思危,妥善解决体制问题,无论外部风暴如何,未来一二十年仍将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确实需要中国这样的强劲增长才能走出谷底。
林毅夫指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复苏,但这是一次“底部复苏”和“统计上的复苏”。目前,高失业率和生产能力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增长乏力,复苏基础不稳定。
他认为,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中解决了上述问题,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会给其他国家带来麻烦。财政刺激政策更可取,但也可能导致公共财政赤字增加和政府债务危机,这需要借鉴中国的经验,他称之为“超越凯恩斯主义”。
林毅夫解释说,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下行风险,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投资于公路、港口、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的成功,也解决了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瓶颈;2003年后,中国经历了超过10%的高增长率,而通货膨胀率低于7%。经济增长带来政府收入增加,公共财政赤字逐步下降,步入良性循环。
他说:目前,世界上70%以上的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存在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因此,应该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帮助提高生产率,消除消费瓶颈,从而增加就业,提高消费预期,拉动房地产需求,减少金融部门的坏账,逐步减少财政赤字。
林毅夫指出,发达国家在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相当大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充满瓶颈。如果发展中国家做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货物的需求就会增加,这将缓解发达国家的产能过剩和失业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带来就业,消除增长瓶颈,从而导致未来经济表现更好。
林毅夫表示,他很高兴看到20国集团首尔峰会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基础设施建设。此后,新加坡召开东亚基础设施投资高层会议,承诺动用5000亿美元主权资金支持东亚基础设施发展。
“如果世界上有更多类似的基金,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将是坚实的,”他说。
林毅夫再次呼吁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建立新的“马歇尔计划”,帮助重建全球经济,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就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向欧洲提供的巨大援助一样。
标题:林毅夫:中国须警惕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差距问题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