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3字,读完约5分钟
3月2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爱国者主席冯军向金融界表示,他已提交建议,建议国家建立海外孵化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设立海外孵化器的建议是冯军在“两会”上第四次提出的。冯军说,中国经济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是刺激内需,二是走向世界。现在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般都是大企业。但大企业存在规模大、难以扭亏为盈等缺点,走出去要谨慎。冯军建议先试点小企业,因为小企业比大企业适应性强,更容易生存。
中小企业出国在发达国家面临工作签证准入、法律理解、人才工作生活安全等困难。冯军建议,政府应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重点城市建立海外孵化器,国家应整合各方资源。商务部、科技部、外交部等政府部门要积极配合,实现1+1=11的系统集成效果。
冯军还建议,国内企业应该购买更多的外国资源和矿藏,以减少海外并购,因为并购风险很大,所以多合资企业可以达到1+1=11的效果,只有发挥目标相同的中国企业的团队精神,才能超过日韩企业。
爱国者冯军总统的提议:
至于建立海外孵化器的建议,我是今年第四次提出来的。前三次反思,可能是能力有限,表达不清。这一次,我会尽量用更直白的语言把我的个人经历和建设性的建议表达清楚。
目前全世界消费者的需求一般概括为三个方面:快乐、安心、省钱。中国企业为“省钱”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世界提供了大量高质量、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产品。然而,就“幸福”和“无忧”而言,空.仍有巨大的增长
纵观中日韩三国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的主要差距在于“快乐”和“无忧”。缩小差距,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做好研发、服务、品牌、口碑。所有这些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是中国企业在巨大的发达和新兴市场设立办事处,了解和满足当地用户的各种差异化服务需求。光靠广告代工和本土代理商是不够的,就像日韩企业和美国、法国、意大利的中高端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光靠中国的代理商是不够的。他们在中国设有办事处、分支机构或合资企业,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当地R&D。可以说,他们在“快乐”、“无忧”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所以,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中国的创造,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设立办事处,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
但大量创新型、品牌型中小企业不具备上述条件,难以单独落地。他们面临着在发达国家获得工作签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人才工作和生活安全等困难。这时候国家整合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的资源建立海外孵化器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像韩国在中国设立了很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意大利在中国设立了品牌推广中心一样,孵化器帮助本土品牌成功登陆中国。
可能有人认为,走出去应该是大企业大品牌的责任。但在起步阶段,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船小、掉头好、适应性强的优势,成功的概率比大企业高。以日本索尼为例。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这家只有2000名员工的中型企业率先在美国纽约设立海外办事处,并以其母国为基础,进入全球市场。在开发满足美国本土用户需求后,进一步实现了公司的海外发展,推动了三菱、日立、nec等其他日本品牌在全球的落地和发展。
因此,整合各方资源,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建立海外孵化器,帮助创新和名牌中小企业获得工作签证准入,熟悉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各类人才工作,保障其生命安全,提供经验积累、经验教训和分享机制,保护各种合法权益,对集体走出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的责任。
在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外交部等领导都非常重视走出去,但是分工太细,发挥不了1+1=11的制度整合效应。例如,商务部在全球15个国家建立了19个海外经贸合作区,但大多数合作区位于欠发达地区。如果进入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需要外交部协助办理工作签证准入;外交部在世界各国使馆区都设有商务参赞,但由于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精力和资源明显不足;科技部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设立了孵化器,但距离重点商业城市较远,不帮助公司落地;而新加坡建立的孵化器,因为没有商务部介入,只针对科技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贸促会和工商联经常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国际展览,跟随国家领导人集体参观。但是,一切准备就绪,落地工作只有在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帮助下才能有效实施。
因此,国务院有必要站出来,整合这些部门的资源,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在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定和避免地方产业冲突的情况下,逐步有序地促进互补产业的进入。比如西班牙的孵化器不允许鞋业进入,东京的孵化器不允许爱国者进入。只要控制有序,就能实现与不同国家1+1=11的战略互补。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崛起,既和谐又没有产业结构的失衡,真正利而无弊,最终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实现双赢。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爱国者冯军: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应该让中小企业先试点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