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3月2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爱国者主席冯军向金融界表示,他已提交了关于深化校企合作、解决高校就业困难问题的建议。冯军表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网民反映的关键问题之一。建议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社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4%~5%左右,创业成功率很低。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邀请创业者或志愿者为其创业

冯军还表示,现在“校企合作”的方式比较简单,学校和企业往往都很难做到。因此,冯军提出“校企合作”需要1+1=11的衔接环节,才能因地制宜地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

爱国者冯军总统的提议:

目前,网络舆论显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网民反映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务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央视报道,2011年高校毕业生约750万人,达到近年来的增长峰值。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数量已经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去辛苦的工作和基层岗位;第三,受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仍然存在大量的实用人才。大学生就业危害极大,不仅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途径,而且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社会稳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探索一条全面系统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学生创业的负责人,我试图从校企合作的角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的方式比较简单。1.在模式上,仍停留在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为目的的“产学研结合”上,但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有限。2.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企业大多停留在现金补贴、奖学金补贴等“输血”的形式。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拓展空空间。建议:教育部出面搭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是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从招生第一年开始参加实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中外合作。因此,建议高校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政府部门可以进行证照认证和授予,以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高校,吸引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也建议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年开始加入实习阶段(比如一个月左右),实习时间随着年级的变化而逐年增加。实习结束后,企业和高校应共同为学生颁发“实习证书”。

二是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俭学岗位”。目前高校的“勤工俭学”主要是提供校内服务岗位,解决贫困生问题。有限的工作和简单的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用不大。家教、翻译等社会兼职不受政府部门监管,中介公司、招聘单位存在大量欺诈行为,学生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学负责选拔输送符合用人单位就业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可以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岗位,又可以帮助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从而克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是联合组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政府对参与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讲述创业故事,组织会员参观知名企业。参与企业实习岗位的设立。鼓励愿意创业的学生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协助创业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法律咨询、资金赞助、金融服务等。在这方面,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7个组织发起的青年创业中国(ybc)和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青年柠檬夜校”)作为先行者取得了突出成绩,值得广泛推广。尤其是ybc帮助青年创业者的成功率高达95%,震惊全球。

总之,政府搭建舞台,高校和企业共同“唱戏”。通过深化“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从招生第一年开始参加实习”、“大学生校外勤工俭学岗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系统全面措施,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企业就业环境,促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

标题:爱国者冯军:深化校企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