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3字,读完约3分钟

过去一年,社会保障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提高养老金和最低工资线到《社会保障法》的出台。

站在十二五初,未来社会保障领域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炳文。

他认为,未来几年,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养老金设立、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都将发生变化。

此外,2010年,中国人均GDP很可能超过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收入国家。

从全球来看,近十年来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跨过了这道坎,大多数国家都停滞不前。中国能否跨过这道坎,拉美与日韩的比较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即将完成

21世纪: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10%。自2005年以来,中国连续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次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郑炳文:养老金的持续增长,弥补了养老保险不与通胀指数挂钩的“制度缺陷”。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退休人员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十一五期间,养老金的持续上调是对制度缺陷的持续修正,这些修正的效果也不错。

21世纪: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和民生领域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郑炳文: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预测“十二五”要提前完成新农保覆盖。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新型农村保险制度对农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农民愿意尽快加入。财政状况好的地方政府也愿意尽快加入。这两种热情交汇在一起,使得2009年8月新农保制度出台时试点覆盖全国10%的县,实际上远远超过10%。我调查的结论是2010年有望超过20%。

按照这个速度,新农保的覆盖任务应该提前完成,而不是2020年,十二五期间基本可以完成新农保全覆盖。

21世纪:你一直在呼吁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改革。那么,你认为如何解决社保基金的折旧问题呢?

郑炳文:“十一五”期间,我们遇到了巨大的制度性困难,这在前期是意料之外的。即“十一五”期间,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年增长率接近40%,总量增长2倍以上。从2005年底的6000多亿到2009年底的2万亿;但是投资体制没有变化,非常落后,保值增值压力大,贬值风险大。特别是2010年cpi一路攀升,11月份突破5%,但社保基金收益率不足2%,处于严重缩水过程中。

我相信,五大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目前,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高度重视,正在抓紧设计制度,相信基本解决了五险一金的折旧问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郑秉文:社保基金缩水 须完善投资管理体制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