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2字,读完约2分钟
——访清华大学国家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
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列为国家发展的约束性目标。由清华大学国家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牵头的报告《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研究》于6月初发布。报告从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工业节能、能源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近日,胡鞍钢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现代化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胡鞍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也孕育着挑战,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机遇在于,中国打破了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纪录,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知识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国际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阶段。
挑战在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能源消耗快速上升,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首位,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严重。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弹性呈现出明显的倒“S”型波动,即先出现“九五”期间的正“U”型,后出现“十五”期间的倒“U”型。可以说,中国不仅经历了成功的“绿色五年计划”(第九个五年计划),也经历了五年高排放(第十个五年计划)和五年减排(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将达到31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总量的21.7%,2030年将达到35.7亿吨标准油,占世界总量的22.3%以上。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经济时报:怎样才能把挑战变成机遇?
胡鞍钢:我们也有能力把挑战转化为新的机遇,从而赢得主动。我们必须加快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转变。
未来的中国之路也将是绿色发展之路。如果中国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完成后减排,对中国和全世界都是灾难。
中国必须走绿色现代化之路,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隧道”,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达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既创造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为全人类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走出绿色创新之路。
其中,需要观念、制度、技术、市场的创新。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胡鞍钢:中国成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导者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