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找勐海共富之路》

3月29日,云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24年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在昆明举办,会上公布并颁发了《云南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案例选编》入选单位证书,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案例《“茶”找勐海共富之路》入选。


1.jpg


据悉,案例选编是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全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经验和典型做法,激励引导社会组织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上开拓创新。案例评选于2023年8月启动,在云南省民政厅的指导下,云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经对65个初选入围案例进行审核、修改完善、专家评选以及定向约稿等环节后,确定46个案例最终入选。

大益乡村振兴案例分享如下:


“茶”找勐海共富之路

——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乡村振兴案例


前言

大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指的是人居环境美好、人文生态和谐、人际关系和睦,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人才全面协调发展的乡村。2022年,在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西双版纳州及勐海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发起了“大益乡村振兴行动”公益项目,计划总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扶持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普洱茶原料产区的茶农,帮助他们改造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大益乡村振兴行动”第一期项目重点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西定乡两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乡实施“水电路改造工程”“茶农居住改造工程”等,因地制宜,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上,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补齐乡村基础配套设施短板。截至2023年,项目已累计投入1200万元,两个边境乡62户茶农已乔迁新居,过上了现代化的美好新生活;同时,行动规划了“中国大美茶山”乡村旅游项目,推动茶旅融合,助力勐海建设生态宜居和美茶乡,探索一条以“生态绿”为底、适合勐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共同富裕路径。

一.项目背景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部署,加强农村规划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jpg


基金会获云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揭牌

2022年《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2023年《云南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为社会组织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指引。作为在云南省民政厅登记的5A级基金会,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基金会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帮扶、带动勐海边疆地区近30万茶农摆脱贫困。2018年10月,勐海县成为云南省首批退出贫困县的15个县之一,基金会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社会扶贫模范”。2021年基金会获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二.项目基本情况与问题分析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基金会继续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基金会张亚峰理事长多次带队调研,走访勐海县布朗山乡、西定乡的茶农,了解到这两个边境乡的基本特征与现实问题如下:

布朗山乡、西定乡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边境的东南部、西部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连绵,山中古茶树群落保存完整,天然林覆盖率达80.02%,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布朗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村,西定乡境内则居住有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9个少数民族。这两个边境乡的农民主要以种茶为生,受教育程度较低,尽管已经脱贫,但因山高路远,居住相对分散且居住条件差——住房多为竹编房、石棉瓦房、土坯房等,不抗震、不防潮、不保温、不安全,甚至通风、透光性能也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同时,生活用电、排污等乡村基础设施也不健全,电线乱拉乱搭存在安全隐患,“旱厕”及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也导致乡村整体卫生环境较差。从整体看,这两个边境乡的茶农至今依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距离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三.服务目标

根据布朗山乡、西定乡两地的具体问题,基金会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大益乡村振兴行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让茶农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计划用四至五年时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对勐海县布朗山乡、西定乡两个边境乡进行乡村整体规划设计,重点从茶农住房改建、水电路基础设施等着手,优化提升村容村貌,重构内部道路体系,改善茶农生产生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典范。


3.jpg


基金会乡村振兴党建示范点

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茶农赋能计划的新做法,实施“中国大美茶山”等茶旅融合项目,推动茶农可持续增收,助力勐海乡村振兴与边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四.具体做法

“大益乡村振兴行动”将美化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茶旅融合有机结合起来,为勐海布朗山乡、西定乡的茶农改善人居环境,为每户茶农捐赠10万元,改建新房(126 平方米/户,五室一厅,一厨一卫),同时额外投入配套的项目资金对乡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茶农更幸福、茶山更美丽。针对茶农面临的困难,项目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逐步推进。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公益,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之根,筑牢党建堡垒,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在“大益乡村振兴行动”中,基金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公益,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大益的党员“益工”加入爱心行动,助力茶农建设美丽家园,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二)实施茶农居住改造工程——以人为本,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为茶农提供规范化的现代居住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茶农意愿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茶乡的关键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惯,既要考虑到茶农的生活起居、污水处理和供电因素,又要充分尊重茶农意愿,包括门窗朝向、楼梯及厕所位置等,与茶农们反复沟通,确定新居改建方案后再进行施工。例如因风俗观念不同,茶农坚持“厕所不能放在房子里面”的观念,因此两个乡的村居厕所均根据茶农意愿独立建在房子主屋的侧面。

(三)实施水电路改造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

实施电路改造、道路硬化和排水工程,保证供电照明达标,供水排污合格,道路四通八达,实现水、电、路三通,让茶农生活更安全、更便捷。

(四)实施茶农提升计划——加强乡风民俗建设,提高茶农素质

开展健康卫生知识等培训,捐建篮球场等文体设施,让茶农有机会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同时发展特色手工,拓展茶农致富渠道,携手茶农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五)激发茶农参与共建家园,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通过引导和带领茶农参与到乡村振兴项目中,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激发茶农共建美丽家园的热情,拉近党组织和茶农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党群关系和乡邻关系,促进和美乡村建设。此外,在新居建成后,受“爱有大益”公益理念的影响,大益渠道服务商也积极加入乡村振兴中,为每户茶农捐赠电热水器,帮助茶农提高生活品质。

(六)规划“中国大美茶山”乡村旅游项目——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推动茶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乡村无产业不兴,产业发展是真正实现“造血式”帮扶的根本之策。茶农人居环境的提升及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支撑条件。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勐海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规划“中国大美茶山”旅游项目,将茶叶资源、茶叶种植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为茶农提供就业机会,让生态效益实现经济价值,走出一条茶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五.服务成效

“大益乡村振兴行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累计投入1200万元,实施“茶农居住改造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房屋面积7812平方米,惠及勐海县布朗山乡、西定乡62户茶农,极大地改善了两个边境乡茶农的人居环境,茶农搬进新居开始了现代化的美好生活,描绘出一幅山美、水美、路美、屋美的和美宜居乡村画卷。该项目成为助力勐海“宜居宜业和美茶乡”建设的样板,2023年获“云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荣誉。

(一)住——从“棚户”到“山景洋房”,茶农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茶农居住改造工程”,在充分尊重茶农少数民族生活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空间建设在采光、保暖、通风、防漏、室内分区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改进后的茶农新居,是一家一栋的独立两层小楼,上下一共126平方米,院落宽敞,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统一供电供水,烧柴的灶台也逐渐淘汰,原来盘错在空中的供电线路引入地下,雨污进行分流,每户人家都有化粪池,生活污水得到统一处理,满足了茶农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截至2023年9月,“茶农居住改造工程”共在布朗山乡、西定乡实施并圆满交付62套新居,茶农搬进新家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两个乡的茶农还分别为新的村居取名为“西哈寨”“吉象家园”等,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4.jpg


基金会张亚峰理事长带队走访慰问茶农

(二)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电入地”,道路干净整洁,美化村容村貌,茶农生活更安全、方便

电入地——原来的架空线路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容易出现跳闸、停电等情况,改造后,实现电缆全部入地,房前屋后盘错的电线和电杆得以清理,村容村貌更加美观,茶农用电也更安全。

水入地——修建雨水和污水两套管网系统,每家每户都预埋化粪池,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建设自来水工程,自来水管接入到茶农家中,困扰茶农多年的用水难题也彻底解决,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道路建设——乡村入户路实现道路硬化,宽敞整洁的道路修到茶农家门口,从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整个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为茶农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茶农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三)“厕所革命”——改出少数民族乡村新生活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乡村发展的注脚。经过“厕所革命”,茶农乡村户厕实现了从原来简易“旱厕”的“脏、差、臭”到现代化厕所“净、靓、美”的华丽“蜕变”,新建的现代化厕所美观大方、亮堂干净,里面洁具、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干净卫生又方便。茶农在完成劳作回到家后,由原来“通过烤火烘干衣服”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的衣服,个人生活惯及家庭的卫生状况均得到改善。这一变化,不只是乡村厕所“颜值”的提升,更是茶农在生活方式、文明惯以及思想观念上发生改变的体现。

六.总结与展望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便是乡村振兴贯彻落实中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基金会将继续深入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继续推进“茶农住房改造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到2025年,争取让勐海县布朗山乡、西定乡两个边境乡的全部茶农都住上好房子,生活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青山绿水间,将两个乡村奋力打造成“乡愁可寄,未来可期”的生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助力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标题:喜报:大益乡村振兴案例入选《云南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案例选编》!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cj/3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