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4字,读完约5分钟
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稳定”的转变是宏观政策取向的重要转变,是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的正确选择。如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来说,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有效地放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第二,积极构建反周期宏观审慎制度框架;第三,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第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需要体现结构性作用。
2011年,中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准确理解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2011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挑战
从1998年到2006年的近1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制定是“稳定”的。然而,从内外环境来看,我们现在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内通胀压力明显加大,通胀预期加剧。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中国经济复苏上行趋势的不断巩固,中国出现了通胀预期增强、通胀压力上升的迹象。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对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指数仅为13.8%,为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加剧。2010年前11个月,食品价格上涨7.0%,推动cpi上涨2.3个百分点,贡献71.2%;非食品价格上涨1.4%,推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贡献28.8%。特别是9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同比涨幅持续扩大,非粮食价格上行压力值得关注。其中11月份房价上涨对非食品价格的贡献率高达73%,短期内实际租金价格上涨仍有上行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反弹,全年原油、铁矿石和铜价格分别上涨35.3%、26.6%和38.4%。由于经济复苏和美元可能走软,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此外,自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超过2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仍然很大。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中国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对促进经济持续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和2010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0.1%和24.9%。目前,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规模、增速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处于历史高位。2010年前11个月,新增城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7.2万亿元,比2009年全年增加约2万亿元,而2003-2008年同期新增城建项目计划总投资平均为5.6万亿元,不到2010年同期的1/3;2010年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2%,比2003-2008年的平均比例高出21个百分点。根据历史经验,新开工项目的投资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以此计算,在建项目的总未完成投资规模和后续资金需求非常大。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地方政府对加快发展充满热情。这给信贷供应造成了很大压力。
第三,整体政策环境依然宽松。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从过去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中回归正常,而且趋势越来越紧。同时,财政政策仍然是积极的。近年来,社会保障、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支出大幅增加,但基本建设支出等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的投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这些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与其他宏观政策相协调,把握好力度。
第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货币状况空.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但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尚未消除。特别是美国等国家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在发达经济体国内投资疲软、银行放贷意愿弱的情况下,可能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推动国际资本流向经济增长相对较好的新兴市场,加大这些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和通胀压力。
第五,国际收支仍然对货币政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有所改善,经常账户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11%下降到目前的5%和6%,但顺差仍然很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加,国际流动性可能会继续大量流动,这将增加基础货币被动投资的压力,给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严峻挑战。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胡晓炼:如何理解和贯彻稳健货币政策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