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2字,读完约2分钟

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样繁荣。“高地价土地”、“土地财政”等一系列土地相关问题不断出现,甚至成为阻碍宏观调控的重要弊端。

2010年,北京土地出让收入突破1500亿元。北京等12个大城市土地出让总收入达到6896亿元,比2009年增长28%。

如果从2005年开始计算,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已经超过7万亿元,这在地方政府财政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的出现也催生了地方政府卖地的热情,卖“高价地”,导致房价和地价上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针对土地财政问题,本报采访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

土地金融的负面影响

《21世纪》:中国土地制度以有偿出让制度改革为主线,形成了出让方式、出让市场等系统的土地制度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是“土地财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邹晓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巨大的土地收入确实解决了城市发展和运营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等。

可以说,对于一些城市来说,土地收入已经成为不间断的营养供给。如果没有替代的财政来源,减少土地财政收入就意味着停止部分城市功能的运行,这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局面。

然而,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许多城市政府将尽可能多地出售土地作为首选,这是必然的选择,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和土地的浪费。很多城市进入了“占地-卖地-占地”的怪圈。

《21世纪》:近年来,地价屡创新高,“地王”层出不穷。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邹晓云:地价上涨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土地供应制度的影响。在政府供给的垄断下,土地被视为稀缺资源,稀缺商品是可得的。

“高价土地”的不断出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影响房价,还导致投机性投资资金被追捧,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1世纪:如何看待高地价与城市土地财政的关系?

邹晓云:所谓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计划外收入来补贴资金不足的做法。所以,土地金融也叫第二金融。增加土地财政,必须有高地价支撑。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高地价是高土地财政的唯一选择。

另一方面,政府为了获得高收入,想把地价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最终影响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影响土地的合理公平配置,甚至影响经济的稳定。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邹晓云:土地调控的根本在于放开市场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