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3字,读完约6分钟
在牛校长担任《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编期间,我们有过很多合作。后来他创办了《企业家》杂志,到处忙,很少见面。随着年底的临近,文汶和几个编辑约我在火炉边见面聚聚。他们聊了两年的创业经历,感叹了很多。碰巧我刚在天津创建了中国金融博物馆,也经历了很多磨砺和更新的想法。
席间,我们聊起了往事,想起多年前,我曾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发表过一系列“商人阅读”,每一篇都以“品味资本”的名义发表,成为当时市场上的畅销书。书中很多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观点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比如政府是“闲人”的说法,引入“杠杆收购”和金融资本家等。特别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最先被推荐,直接推动了中国出版界的引进和商业界的思考。说到崛起,几个人一拍即合,邀请我在《企业家》杂志上开专栏,讲述金融历史,推动金融新概念的普及。
为什么要给创业者讲金融历史和理念?企业家是一群具有不屈不挠精神、伟大梦想和勇于创新的人。他们从零开始,面向未来,从未来发现并创造财富。在这些成功企业家的背后,金融的概念和资本的支持永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力学和物理学的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佛罗伦萨银行家梅第奇家族的资助;瓦特在发明蒸汽机的过程中数次资金匮乏,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工厂老板博尔顿的投资;爱迪生,一个从小被嘲讽为“弱智”的天才少年,受到摩根大通的青睐,加入一群投资人共同资助他的发明,让人类可以使用电灯;再看看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微软、facebook的成功还在于金融创新和资本运营的力量。
创新源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探索历史。每一次对历史的回顾,都可能是一次思想的清理和创新。研究和发掘新的史料也是一种价值的梳理。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说,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重新发现历史,建立当前社会观念与历史价值观的传承关系,是奠定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而不是简单地忽视或漠视历史的积累,不断地复制前人的创新过程。当今社会,创业者的主体是80后,他们代表着未来。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大约50年前,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改变固有的旧制度上,即杀死3000个敌人,自费损失800个。虽然我们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足迹,但毕竟伤痕累累。消除旧制度的痕迹,为新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环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这个考虑,我答应做这样的专栏。
在高度管制的体制下,金融作为一个地位特殊的行业,不断被神秘化,远离大众生活,非常遗憾。金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制度安排,帮助金融,让项目找到钱,让钱投资到合适的项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让有梦想的人能够自己创业。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金融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被赋予了太多的特殊含义。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堵塞了许多自由有效的金融渠道,也在很大程度上让金融业更加自满。好的金融体系要保证渠道畅通,融资成本合理。准入和成本是金融改革的核心。
在中国金融博物馆的开幕式上,我提到了金融是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选择,一条充满激情的道路。只有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才能平衡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的供求关系。在这种稳定的金融环境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展望未来,借助未来的资源来提高今天的生活质量,培养一种安全的生活态度。
建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充满了金融阴谋论。那些鼓吹阴谋论的人,其实是不懂风险,害怕变化,抗拒风险。他们更习惯于以妖魔化的方式描绘金融市场的前景,煽动公众情绪,阻碍理性分析和创新发展的进程。比如这次次贷危机,很多人悲观地认为华尔街崩盘,金融市场崩盘。但如果了解金融的历史,就知道这不是崩溃,只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小挫折,金融创新的新机遇正在孕育发生。
不幸的是,在筹备中国金融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少有金融专家来研究我们的金融历史。这有几个原因:第一,在中国文化中,“商”一直被认为是最低级、最不受重视的部分。商业史很少整理,金融史料匮乏。民国时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积累。第二,自1949年以来,金融学者基本上以意识形态主导学术研究,缺乏客观立场。此外,中国金融业一直处于财务管理之下,时而取消,时而恢复,没有连续的历史周期,没有真正的财务专家。第三,30年来,人们更加注重市场开发和财富积累,金融史专业没有市场前景。大部分高校都取消了这个专业,教授也换了方式,但是没人管。因此,当前的金融历史观是空的白色区域,阴谋论和文学剧本很受欢迎。
希望在这一系列的《企业家金融思想史》中,与读者一起回顾一系列与金融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再现金融历史场景,体验金融思想,把握人们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节奏。比如辛亥革命背后的金融导火索,1894-1895年中日战争中的中日金融对抗,王莽变法导致的王朝覆灭,科学家牛顿的皇家铸币监工生涯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说,如果我们从货币的角度来探索历史,整个历史都会被颠覆。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段正在被颠覆的历史。
另外,我也希望能和读者朋友有一个互动。如果你对任何金融历史事件感兴趣,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加入讨论,探索更独特的视角。本专栏的许多内容基于中国金融博物馆的展品,以及《博物馆中的金融》一书。专栏将以口头形式形成,我特别感谢桐雨学生的信息帮助和文字安排。
(作者是中华全国工商联M&A协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邮箱王维@兼并-中国。欢迎互动。(
标题:面向创业者的金融观念史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