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2字,读完约8分钟
▲6月8日,三峡大坝上游水位下降近145米。为应对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5月20日以来,三峡水库四次加大泄流,累计向中下游供水超过40亿立方米。新华社
今年长江中下游持续严重干旱是三峡水库造成的吗?三峡工程防洪能力缩水了吗?三峡水库运行后,如何解决长江中下游塌岸等河势稳定问题?最近,三峡工程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记者请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详细解释了读者的提问。
■人
蔡其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来源:长江水利网)
■关键词
论“三峡兴风作浪”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理和发展长江的重点骨干工程。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2010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设计正常水位175米。与此同时,长江流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引起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质疑这些灾害是“三峡工程造成的”。
【少雨少雨是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
【汶川地震与三峡蓄水无关】。
【一次溃坝不会导致下游毁灭性灾害,战时水位控制在145m】【三峡防洪能力从未改变。“保武汉必淹重庆”是错误的观点。【长期来看,三峡水库将保留大部分防洪能力。】【三峡水库几乎不会影响三峡的景色。高峡不变,加平湖,景色更壮丽]
记者:长江中下游持续严重干旱是三峡水库“诱发”的吗?
蔡其华:少雨少雨是中下游严重干旱的根本原因。今年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比同期历史平均少近40%,其中中下游降水量少近50%,是50多年来最少的。在三峡水库加大流量不断向中下游补水的情况下,中下游来水量仍为20%-50%,中下游干流水位低3-5米。今年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东部异常的大气环流系统、强烈的冷空气体活动和水汽输送条件不足。
2006年川渝罕见干旱,2007年重庆暴雨,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都是极端天气事件。就天气原因而言,极端天气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空天气形势从地面高度变化到5500米左右。三峡大坝的高度只有185米,相对于5500米来说是个小数目,不会影响长江上游的天气情况。一些地区的干旱是发生在极端干旱降雨年的自然现象,与三峡水库无关。
记者:中国的一些地震活动与三峡蓄水有关吗?
蔡其华: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地震监测分析:蓄水初期,突发性密集小震群占3级以下地震总数的99.4%,蓄水后记录的最大地震为4.1级;绝大多数地震分布在前期预测的水库诱发地震潜在危险区内及其周围,主要集中在库区两侧10公里以内;据现场调查,大部分地震为矿井型和岩溶型地震,是由水库水淹没废弃矿井和岩溶发育地区引起的。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深部地下板块碰撞的结果。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地台褶皱带,区域构造条件差异较大;三峡库区被厚厚的隔水层包围,不存在水库渗漏问题,与龙门山构造带没有水力关系。汶川地震与三峡水库蓄水无关。
【一次溃坝不会导致下游毁灭性的灾难,战时水位控制在145米】
记者:如何保证三峡大坝的人防安全?
蔡其华:在现代战争中可以观察到一些迹象。作为一般非战争中的第一攻击目标,可以预警放水,是一种有效的人防措施。在三峡工程的设计中,考虑了战时与平时的结合使用。大坝有一个大流量的底孔,因此降低水库水位需要很短的时间,最多只需7天就可以从175米降低到135米。三峡水库下游有20公里的峡谷段,将起到缓冲和减少溃坝洪水的作用。溃坝模型试验表明,溃坝时,由于狭窄峡谷的约束,下游荆江河段不会发生毁灭性的灾害。战时水库运行水位应控制在145米,必要时可短时间降至135米甚至更低,可减少溃坝损失。
三峡的防洪能力从未改变。“保护武汉会淹没重庆”是错误的观点]
记者:有句话叫三峡工程防洪能力缩水。对此你怎么看?
蔡其华:这是一个误会。2010年汛期,社会对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高度重视,开玩笑说“缩水”或者“贬值过快”。事实上,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从未改变。误读的根源在于,有人未能区分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及其在大坝下游保护区的保护作用。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也就是设计标准,是“千年一遇防洪”,按照“千年一遇防洪,加10%”进行校核。这是针对三峡工程本身安全抗洪的能力。即千年一遇洪水时,大坝各项运行指标不受影响;遇到千载难逢的洪水时,大坝主体结构不会受到影响,大坝不会垮,但其附属工程可能会受到影响。“百年一遇防洪”是针对三峡水库对下游河段的防护功能,体现了三峡水库对其下游的防洪功能。
记者:“保护武汉将淹没重庆”的说法是否科学?
蔡其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010年7月19日,重庆寸滩水位达到184.53米,而三峡大坝前水位仅为147.5米,说明三峡水库回水没有到达重庆。因为重庆下游的铜锣峡很窄,洪水时高度在20-30米。因此,虽然三峡水库拦洪时库前水位上升,但对重庆水位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当时三峡水库的洪峰为每秒7万立方米,是水库建成以来汉江出现的第二大洪峰。武汉河洪水一度紧张,于是利用三峡水库拦洪,控制4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减轻武汉河的防洪压力。当年8月,三峡防洪后水位升至160米时,重庆水位只有170米。可以看出,重庆水位的上升主要是由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的流入和铜锣峡口的回水造成的。
【长期来看,三峡水库将保留大部分防洪能力】
记者:泥沙淤积对三峡水库防洪能力有什么影响?
蔡其华:近年来,上游水利水电建设发展迅速。比如考虑上游水库建设和泥沙淤积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的淤积量仅相当于没有上游水库建设时40年左右的淤积量。由此可见,上游水库建设具有非常显著的拦沙效果。近10年来,上游泥沙量从示范阶段的每年5.3亿吨减少到2亿吨左右。三峡库区年均淤积量约为1亿吨,仅为论证阶段预测值的1/3。可以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三峡水库的防洪能力将大部分保留下来,与上游主、支流水库结合使用,三峡水库的防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记者:有人说三峡水库的淤积最终会影响重庆的防洪。这个说法对吗?
蔡其华:重庆河段变动回水区受库区泥沙淤积影响。当不同频率的洪水发生时,城市沿线的洪水位明显上升。据初步分析,90年代水沙系列条件下,百年一遇、2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水位比初期低0.2米。长江上游主、支流水库建成后,三峡水库泥沙将进一步减少,库尾泥沙淤积将大大改善。同时,在变动回水区,尤其是重庆主城区,对降低洪水位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由于上游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来沙锐减。初步估计未来100年一次的洪水位约等于50年一次的原洪水位,不会加剧重庆上游的防洪问题。但重庆重点地区的防洪安排是否符合防洪要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记者:三峡水库运行后,如何解决长江中下游塌岸等河势稳定问题?
蔡其华:三峡工程投产后,库区泥沙含量减少,出现清水排放,水流挟沙力增加,影响护岸工程。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大坝下游河道冲刷主要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段,整个冲刷在湖口以下发展。冲刷速度和范围比论证阶段预测的要大,但河势总体变化不大。由于近岸河床深度明显,“塌岸”现象比蓄水前多,但大部分仍发生在蓄水前的原塌岸段和危险段。1998年洪水后,护岸工程不断加强,三峡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堤防未发生重大险情。
三峡水库几乎不影响三峡风光。高峡不变,加平湖,景色更壮丽]
记者:三峡水库运行后,是否加剧了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
蔡其华:三峡水库的调节能力仅占坝址断面年径流量的3.7%,是季节性调节水库。其调节和蓄水作用不影响入长江口的水量,但其分布在一年中有所变化。每年洪水后的9月中旬至10月期间,水库的泄流量会比自然情况下减少,但长江口盐水入侵大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三峡水库的泄流量会比自然情况下增加,这将减少盐水入侵。近年来,盐水入侵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长江口北支的沉积和收缩,导致盐水涌入南支。也与长江上游来水干燥,大同下游抽水引水增加,海平面上升有关。
记者:三峡水库是否破坏了自然景观?
蔡其华:三峡水库水位上升到145-175米,将不可避免地淹没一些景点。总的来说,对三峡风景的影响是有限的。随着水位的上升,有许多吸引人的人工景观。高峡不变,加上平湖,景色更加壮丽。
据《人民日报》报道,
标题:蔡其华:三峡战时溃坝不会致下游毁灭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