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0字,读完约3分钟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严庆民最关心的是如何在“十二五”第一年利用金融措施增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

严庆民在接受《中国商报》专访时指出,将审慎监管纳入宏观调控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将监管政策与货币财政政策相结合,形成新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严庆民表示,银监会实施的一系列反经济周期监管政策措施和正在推进的监管改革,在防范危机、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帮助经济复苏、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止不合理的投资冲动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不仅依赖于利率和准备金率等软约束,还依赖于强信贷投资硬约束。”他说。

监管“硬约束”

中国商报:你最近指出,为了顺利实现新一轮宏观调控目标,以总量控制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和以结构性控制为主的财政政策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限制具体有哪些方面?

阎庆民:中国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已经30多年了,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们大力引进国际成功做法,推广本地做法。以银行业为例,从2004年开始,我国大型国有银行的改革已经开始,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经过这轮改革,金融的微观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强调结构和供给的调整,而货币政策注重总量和需求。然而,传统监管政策工具对微观主体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有效性下降,从而导致非理性的行为选择,从而对经济造成更不确定的影响。

在封闭经济中,一国货币当局收紧货币政策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达到冷却经济的效果。然而,全球资金流动使企业能够通过海外融资对冲东道国紧缩政策的不利影响,从而限制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目前许多国家维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加息会加速套利资金的流入,加剧传导机制的扭曲,降低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要充分发挥监管政策的导向作用,配合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信贷投资实施强有力的“硬约束”。只要没有叠加效应,而是有更多的协同效应,就能达到更好的调节效果。

日报:那么,监管政策的“工具箱”是什么措施和工具呢?

颜庆民: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率的一系列要求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实施的工具箱包括动态资本补充机制、资本质量与资本充足率并重的资本监管、拨备覆盖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单笔贷款集中度等一系列反经济周期监管政策措施,充分证明了在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期间将其作为政策工具应用于宏观调控的可操作性。

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传导机制不够顺畅的问题。货币政策强调m2的增长率,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m2是无形的、无形的,但对银行信贷更为敏感。

但是银行信贷的发放和回收应该依靠什么约束呢?在现有体制下,上述一系列结构性指标是有效的约束手段。当然,未来中国过渡到彻底的市场经济阶段,可以更多利用利率自由化、资本账户可兑换等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但仍需要监管政策帮助其发挥作用,并且随着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工具箱,增加新的监管工具。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监管政策应纳入宏观调控工具箱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