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9字,读完约3分钟

十二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保障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广覆盖、基本保障、多层次、可持续”。

过去的2010年注定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史上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1993年起草的《社会保险法》经过十七年,三次报告,四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正式颁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重要法律,也是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石。通过《社会保险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框架和理念。

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框架

为了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保障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广覆盖、基本保障、多层次、可持续”。“广覆盖”强调覆盖所有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保基本”强调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陷入“福利陷阱”;“多层次”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由底层、主体层和补充层组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可持续性”强调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将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长效机制有机结合。

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框架体系中,“扶底”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补充层”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而核心就是“骨干层”——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最为复杂。基本养老保险不仅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不仅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还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改革中的三个“平等”理念

这部《社会保险法》有三大亮点:一是覆盖全民;第二,统筹城乡;第三,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继续和协调基本养老金。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改革的三个“平等”理念:一是公私平等,二是城乡平等,三是地区平等。

覆盖全民和公私平等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国城乡居民。其次,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所有雇主及其雇员。第三,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被征地农民应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体系。第四,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也应参照《社会保险法》参加中国的社会保险。

“全民覆盖”体现了“公私平等”的理念。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覆盖了公共部门,没有覆盖私营部门。而且当时的社保改革基本上是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项目来实施的,而不是作为一项独立的改革。回顾今天的《社会保险法》,我们发现,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只要是中国居民,甚至是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都在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公私平等”的理念逐渐确立。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十二五”社会保障改革:框架、理念和难题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