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0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谈现行统计制度
标准方法改革与标准调整——中国信息报专访
一年的计划在春天,2011年的春天有不同的含义。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格局孕育的大调整大变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中国为中心,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成功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后,中国经济社会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迎来了“十二五”第一年。
年初,5000多名NPC和CPPCC代表聚集在北京,认真回顾中国“十二五”发展蓝图。如何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中国统计的改革、创新、标准化、统一化、公开化、透明化,中国统计员正在思考和行动!
细心的人注意到,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国家统计局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统计制度和方法的调整和改革,力度很大。据记者多年观察,中国统计改革的“大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
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背后的中国统计学家的思想是什么?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步骤?带着这样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中国信息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2011年春季的统计变化
记者:马主任您好!我们注意到,年初以来,国家统计局统计制度和方法的改革措施几乎可以用“一个接一个”来形容。能否向广大市民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改革措施?这些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马建堂:大家都注意到了,国家统计局最近出台了不少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六项。其中三个与价格统计有关。一是消费价格指数(cpi),我们改变了比较基期,调整了权重,增加了13000个数据采集网点,及时更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规格。二是ppi,它更准确地定义了自己的概念,重新编制了被调查产品目录,增加了被调查产品,重新计算了权重构成,建立了基于2010年的价格指数序列。三是房价统计改革,比较轰轰烈烈。我们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启动了新的房价统计改革方案。调整调查指标和数据采集方式,将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调整为新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新住宅销售价格统计的数据来源由过去的开发商改为直接使用网上签约数据;同时,对指标计算方法和数据发布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
其他三项调整涉及工业、投资和贸易以及经济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起点标准由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标准由过去的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过去公布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连同农村企事业单位项目投资改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经贸统计增加了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
总的来说,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机构方法的标准化。例如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统计系统可以集中精力对较大企业和项目的数据进行更详细的验证,从而提高源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这些企业或单位统计基础条件较好,信息化程度较高,为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实行网络化直报、实现统计生产方式新变化奠定了基础。这不仅会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还会提高数据提交的及时性。一些统计指标的名称和统计范围的调整,使相关统计指标更加科学,更能反映实际。
总之,我们引入这些改革和调整,一方面是统计部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具体行动,使统计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为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宏观调控提供了更好的统计服务。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马建堂详解当前统计制度标准方法改革规范调整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935.html